
狗的性染色体-狗的性染色体组成

狗的常染色体有多少对?
狗拥有39对染色体,人有23对。狗的体积、生活方式和生命期等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更贴近于人类。多年来,狗作为一种模型动物,在骨髓移植等医学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选择育种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品种的狗容易患癌症、心脏病、失明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据估计,狗身上有360多种遗传疾病与人类疾病相似。因此,测定狗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并将其与人类基因组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对寻找人和狗的致病基因都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人跟狗染色体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人的染色体共有23对,46条染色体,狗的染色体共有39对,78条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不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决定形状的基因)不同。人的染色体中有2.3万个基因,狗是1.9万个,约1.8万个左右是相同的。2000个不同的基因,决定了狗的体温、外形、眼睛、颜色等。5000个基因决定了人类的性别、体形等。
狗和狼的DNA一样吗?
狗驯化于狼,由于驯化历史还很短,大约只有1.5万年左右,狗和狼的基因仍保持高度的相似,相似度99%以上。但是具体到一头狼和一条狗,两者的DNA还是相当不一样的。
狗自狼驯化而来,现代人类还时常用狗和狼杂交以培育某种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的狗,这种操作说明狼和狗没有生殖隔离,没有生殖隔离的意思不仅是基因差异较低,而且染色体的长度、交配行为、生殖系统的构造等方面都区别不大,狗和狼可以自由交配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着床和后续发育也能正常进行,不像马和驴的后代骡子,培育时有一定失败的几率。现代也偶然有狗进入狼群,成为类似于头狼的首领。狗和狼仍然都是食肉目犬科犬属的物种,人类的驯化并没有直接改变狼的基因,而是由于大量杂交手段的应用使得狗和狼之间有较多的外貌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区别狼和狗的依据,但是在生物学上,两者的基因差距并不是很大。狗也因为在人类附近生活,习性和一些能力算是狼的弱化版。
依据基因检测证据,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很高,这是它们生长发育、行为特征都高度相似的基础,但是DNA不等于基因,基因是DNA上能够编码蛋白的碱基序列,在DNA上非编码的区块反而更多,它们可能起着调节生物生长发育等功能,而DNA位于染色体上,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染色体之间有移位、倒位、缺失、增派等重组方式,这可能造成不同染色体DNA中的基因改变。有的有了一段重复序列,有的则少了一段,也会使基因的行为发生改变,一些性状是多基因控制,弱发生了染色体的重组基因的作用方式就也会有一定的改变。狼和狗尽管没有演化出生殖隔离,但是两者毕竟已经相对脱离长达一万多年,这势必会影响两者的基因。现代的狗有数百种,体型有胖大瘦小,毛有色泽深浅或者长短,都是人可以培育出来的,而它们的野生近亲狼却少有那么丰富的体型和颜色等外部特征,这些外部特征也来源于基因之间的相互影响。
狼和狗的关系,大概类似于不同地区的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由于生存在不同的环境,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紫外线强含氧量低,相应的人群也表现出适应这些不同环境的独特特征,使得不同人群之间基因有大量相似的基础上又有少量的区别。
狗的先祖有三个品种的犬科动物即狼、豺、狐。人类饲养犬的历史可追溯到二万年前,埃及的法老陵中已有犬的木乃尹。
进化的过程是基因的优化,现代的犬的基因在其先祖的基因上已经优化,据说犬中的哈士奇是基因🧬上与狼最相近。
就是人父亲与儿女严格讲dna也有差别,何况狗与狼更不一样了,只能宏观的非常近似,从这个意义说狗和狼dna是一样的,报道西北一村庄来了一匹狼和本村黑狗亲切生了一窝黑狼崽或者叫狗崽
狗和狼的DNA是不是一样,我不知道,但亲眼看过狼和狗亲密接触。
1988年我在乡下外婆家玩,当时我们在屋内,突然听到脸盆和竹杆使劲敲打的声音,我们急忙跑到村头,才知道有狼进了村,大人为了驱赶狼使劲敲打脸盆和竹杆。当时我们村还有两条土狗,它们也跟着狼的方向追赶,当时我们站在村头,很多人亲眼看到狗在没有追到狼之前,还挺凶狠,汪汪的叫声还挺吊的,可真正和狼面对面时,狼好像架子还比较大,身体的动作挺有威严,没有摇尾巴,只是和狗相互嗅了嗅鼻子和屁股。而狗显得更热情,不断的移动、摇尾巴,嗅狼的身体,大概停顿交流了有七八分钟,狼就往森林里走去,而狗就停止在原地,看着狼走远,也没有叫。我们乡下传说,狼是狗的舅舅,所以相互见面没有排斥感。这是我二十年后带孩子去乡下过暑***拍的图片。
狗是从数万年前的狼中驯化而来的,也就是狗和狼的DNA有超过99%相似度。
狗是人类数千年来最好的朋友,在人类发展农业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起来了关系。 包括狗在内的驯养动物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它们与野生的祖先区分开来。
几千年前,人们从狼中驯养狗并将其驯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产生了对人类越来越友好的动物,将曾经的野生动物转变为如今的家犬。
随着现代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已经使用了许多方法来寻找将狼变成狗的精确的遗传变化。
许多狗特有的特征是由神经嵴决定的
几年前,我们的科研人员注意到,家养动物的不同表达形式可以通过神经嵴细胞的差异来解释,神经嵴细胞是指从它们的起始位置沿着脊髓进入定义的路径从其起点运动的干细胞,也就是这些干细胞的最终目的地。
神经嵴细胞在定义所有具有骨干的动物的多种组织的形式和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包括大部分头骨,面部,软骨组织(例如狗那的一对松软耳朵),甚至皮肤和毛皮的色素沉着 。 除了改变外观,这些细胞最终还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系统的发育,所有这些都会影响行为。
狗和狼的基因组能告诉我们有关驯化的信息吗?
通过比较乡村犬(类似于中国的农村的大黄狗)和狼的遗传多样性,我们确定了基因组的246个区域,这些区域可能在驯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这些发现为驯化相关的遗传变化提供了线索。
关于驯化过程目前仍旧是个谜,但目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远古时代,狼生活在人类早期定居点附近,因为它们被垃圾或者是被猎杀的动物的尸体所吸引。 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些狼对人类的恐惧可能会减少,因为它们在获取食物方面可能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这个称为自我驯化的渐进过程中,与神经嵴通路有关的基因正在缓慢变化,从而逐渐发生了与野狼不太一样的外观与行为,直到今天仍旧可以检测到的狗基因组中留下了这个特征 。 在那[_a***_]时期人类开始积极参与驯化这些“野生程度较低”的狼,这些狼可能已经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先机,并且其他身体特征可能会继续伴随着行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也就是变成了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hdtlsw.com/post/10326.html发布于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