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huangp1489

鹦鹉学舌是语言吗,鹦鹉学舌是语言吗?

huangp1489 04-19 23
鹦鹉学舌是语言吗,鹦鹉学舌是语言吗?摘要: 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说鹦鹉会说人类的语言那不叫学习呢?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天天“鹦鹉学舌”,家长如何应对?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说鹦鹉会说人类的语言那不叫学习呢?学习是指个体在环境中经过练习...
  1. 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说鹦鹉会说人类的语言那不叫学习呢?
  2. 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天天“鹦鹉学舌”,家长如何应对?

学习什么为什么鹦鹉会说人类语言那不叫学习呢?

学习是指个体在环境中经过练习或反复经验获得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的概念虽然只有这一句简单的话,但是却包含许多考点,要掌握学习的概念,需要把握五个关键点。

1.个体:包括人和动物。这就说明学习现象广泛存在在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中。

2.练习或反复经验: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这就说明那些本能、天生、药物、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

鹦鹉学舌是语言吗,鹦鹉学舌是语言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行为或行为潜能:学习可以是外显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包括思想中观点、态度等的变化。

4.比较持久:学习在时间上是比较持久的变化。这就说明短暂的变化不属于学习。

5.改变:学习的改变可以是由坏变好,也可以是由好变坏。这就说学习的结果不一定都是好的。

鹦鹉学舌是语言吗,鹦鹉学舌是语言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鹦鹉学舌是对外界有特别训练后的条件反射,它并不懂它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对它来说不过是特别一些的鸟叫声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行为!

所以鹦鹉学舌跟学习有明显区别

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天天“鹦鹉学舌”,家长如何应对?

同样是语言习得,为什么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远远强过大人?

鹦鹉学舌是语言吗,鹦鹉学舌是语言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96年,美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杂志社上发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大脑进行研究,证实了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布罗卡区(Broca`s area)。

并且发现,布罗卡斯区在幼儿时期开始发育,12岁左右发育基本成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区域的灵敏性呈现逐年减弱的特征

在12岁以前学语言时,语言信息直接存储到布罗卡斯区,12岁以后再学习语言,语言信息已无法直接存储到布罗卡斯区,只能存到记忆区,使用语言时,布罗卡斯区必须和记忆区进行联系。

就是说,12岁前,青少年所学的优秀语言智能会直接存放在布罗卡区,“不***思索”即可直接调用、妙语连珠。

而12岁以后,大脑已无法将学习的语言知识直接贮存在布罗卡区,只能将其存储在记忆区,这个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区灵敏,运用时不再那么灵活自如:

当你产生思维表达话语时,语言的调动不是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要绕一圈,从记忆区提取出来,然后再说出来。

因此,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12岁以下的孩子学习语言比大人更容易

想要把握孩子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家长可以在平时为他创设轻松的谈话氛围,多和他交流互动,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想说,愿意说,才会体验到说话的乐趣。

比如,可以试试以下5种方式

1、 丰富且统一的父母语言环境

父母每日和孩子相处,保证足够的语言时间,全家尽量统一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儿童的抚养者。任何老人、保姆都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责任。

2、 面对面交谈

任何音像制品都不能教会孩子真正的口语沟通。只有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提升孩子的语言社交能力。

3、 为孩子拓展语句

当孩子可以说2个字的单词时,帮他扩展为3-4个字的短句。当孩子可以说3-4个字的短句时,帮他扩展为一个完整句子。当孩子可以描述一句话时,帮他丰富更多的语言细节。这样,孩子的语言就会越来越长,越来越丰富。

4、为孩子讲生活***

为孩子讲动画片中的虚拟故事,不如先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用照片展示,用语言讲述。亲身体验的***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5、根据儿童语言能力,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

了解每一个阶段的语言发展规律,孩子的语言进步,我们的语言***也要同时减少。时刻调整自己的语言***方式,用最少、最有效的方式让孩子的语言得到最大的进步。

除了营造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交流环境,另外在玩游戏时或在各种生活场景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多问孩子问题,让孩子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再推荐几个语言小游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小小主持人

目的: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游戏方法

家庭当中准备一些小型的节目,让孩子拿话筒学做主持人,可以让孩子先准备好开场白,宣布节目开始。比如为什么要开展这个节目,为谁开展等。妈妈还可以用录音机把孩子讲的话录下来,回头播放给孩子听。

2、看图说故事

目的:

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游戏方法:

家长先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让孩子说说图片的主人公是谁,问问孩子主人公的周围都有什么,以及主人公在干什么等等。问完之后,再鼓励孩子把图片上的情节从头到尾讲一遍。

3、跟着我说

目的:

锻炼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方法:

家长从读物中选择一个短篇故事,先给孩子讲一遍,让孩子对故事情节有个大概了解,然后挑出里面关键性和精彩的句子,再说一遍,并让孩子跟着说一遍。家长可以慢慢增加难度,让孩子复述三四句,直到能把整个故事复述下来。

4、倒着说

目的:

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方法:

家长先和孩子说一些简短的词句,让孩子复述,比如“我是宝宝”,然后把句子倒过来再说一遍,如“宝宝是我”让孩子复述,慢慢的,家长正着说,让孩子自己倒着说。如果孩子能够熟练掌握,可以不断加长句子,增加难度。

5、读诗词

目的:

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方法:

家长可以先借助图片或音像制品,给孩子读一首诗,然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读一遍,并把诗所表达的意思像讲故事一样给孩子讲一讲。讲的时候可以指导孩子通过肢体动作把里面的一些内容表演出来。

6、为故事设置结尾

目的:

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方法:

在孩子听熟的故事中设下“如果”。例如讲完龟兔赛跑故事后,家长提问:“如果兔子中途不睡觉会怎样?”让孩子自己讲下去。或者在讲新的故事时讲到一半把书合上让孩子去想象,自己把故事讲完。

7、辨别听到的声音

目的: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游戏方法:

让孩子转过身或蒙上双眼,家长发出一些声音,比如“咳嗽”“倒水声”等,让孩子辨别并说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并说出来。

我家宝贝的小嘴巴从早上一直讲,讲到睡觉,除了看电视,其余时间一直在讲话,不理他,他能自己在那边讲......”幼儿园大班的妈妈曾这样跟我发过牢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简而言之就是幼儿在语言发展敏感期,进行重复模仿式的说话,譬如孩子喜欢自言自语、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模仿大人说话。而在幼儿关键语言习得来源,是对成人的动作及言语的模仿,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对语言的认识。其实,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背诵将知识储存在大脑中。所以各位家长不必惊慌,我们要对“鹦鹉学舌”有正确的认识。

“布罗卡斯区”是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199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在《nuture》发表的研究成果称,在这一区域人的2~3岁时开始快速发育,4~12岁是这个区域的灵敏期,这个时期,人的发音机制尚未定型,有条件模仿世界上那个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

所以,在孩子的语言发展爆发期时,是用“鹦鹉学舌”快速、有效地学习更多的语言、词汇。

幼儿“鹦鹉学舌”发展阶段

1、预备期

0~1岁的幼儿这个时期会对声音做出反应,可以模仿几个简单的音节,也就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大人说话的阶段,这个时期也称为“先声期”。孩子8个月的时候,各位家长会经常听见孩子咿咿呀呀的“说话”,并且这个时候孩子会改变音量以模仿真正的语言。

2、模仿发音时期

1~2岁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会用简单的手势、表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复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们和孩子像是处于深山当中大声呐喊,听到的回音一般,在医学上孩子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回音语”。在这个时期,孩子通过询问物体名称,知道每个物体都有他的名字,这个时候字词量也在逐渐增加。语言发展爆发期逐渐来临。

3、语言表达时期

2岁之后,孩子的鹦鹉学舌时期才真正开始,孩子特别喜欢询问父母一些问题,比如“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哈哈,这个问题相信各位父母有五花八门的回答吧。除了会问很多问题,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但这些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语言表达需求,会用所“鹦鹉学舌”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多的语言,并且他们也会觉得很有趣,所以更加乐意做这件事情。

如何应对?

1、尊重孩子的自言自语

孩子的语言发展时期,是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转向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孩子会用语言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在玩玩具的时候,孩子会编出一个故事碎碎念。其实是语言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所以我们不要打断孩子的自言自语,让孩子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而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2、积极的配合孩子

孩子经常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各位爸爸妈妈的理解能力喽,尽量的回应孩子。当孩子提问复杂的问题时,爸爸妈妈不要怕孩子听不懂,想出一些简单地答案糊弄孩子,这个时期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多陪孩子说说话。

3、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家长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1)减少口头语。表妹小的时候会直接喊自己爸爸为“老朱”,喊妈妈时直呼其名。这都是来自模仿生活中父母的口头语。为了减少此类不必要的“笑话”,爸爸妈妈还是减少自己的“口头语”吧。(2)语音正确。相信各个[_a***_]都有各自独特语言特色,但普通话还是我国所通用的语言,所以父母应尽量在孩子面前说普通话,促进孩子对普通话的学习。当然,孩子不仅会说普通话,也会说方言,也是可以的。(3)语言温暖、正能量。相信大家听到孩子爆出脏话,是很在意的吧。其实孩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玩,就会学习、模仿,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交流、沟通时,运用正能量的语言。

4、增加绘本阅读量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这个时期的特点挑选优质绘本和孩子一起进行绘本阅读,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于儿童“鹦鹉学舌”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孩子独立,家长解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hdtlsw.com/post/14175.html发布于 04-1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