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鹦鹉鱼科普-鹦鹉鱼大全

怎样辨别鹦鹉鱼好坏?
鹦鹉鱼在中型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品种,但是要养成红红的体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问题还是在于鹦鹉鱼苗的挑选上,能够挑选到一缸好的鹦鹉鱼苗,我们在饲养起来那绝对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挑选鹦鹉鱼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一、整缸的状态很重要
因为挑选鹦鹉鱼我们不可能东一家西家的每家去买上几条,它们又不能繁殖,所以还是在一家挑选的比较好,那么我们就一定要看看整缸的水色和整缸鱼儿的状态。
整缸水色一定要透明清彻、无杂物、无过多的粪便堆积,也就是说过滤系统要良好,水中看不出添加任何药物的痕迹,这个通过看缸底和玻璃胶的颜色还有过滤棉的颜色都很容易发现问题。
整缸的鱼儿总体上状态良好,会分散的自由游动,整体有适当的索食行为者为佳。
二、看体色
鱼儿的整体体色必须要颜色艳丽、明亮,体型必须圆润而又短小,整缸的鱼儿个体大小均匀、必须是绝对的无黑纱、黑斑现象,这一点也是相当的重要的。
除了以上的特征之外,鱼儿的体色当然是越红越好了,但是最好是在白灯或者自然光下观看,自然的红色才是最好的。
三、看胆量
这也是判断鹦鹉鱼好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决定了我们以后饲养鹦鹉鱼的很多问题,比如鱼儿可以过早的适应环境,尽快的开食,能够主动地与主人互动等等问题都需要胆量大的小鱼苗。
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用手指轻敲鱼缸,它们没有过度的惊缸表现,一切状态如旧就可以了,没有任何的惊慌失措、趴缸聚集或者乱窜现象基本上就没有问题。
四、看嘴型
这个问题我也是说过很多遍了,尖嘴的一概不能要,我们就要选择三角嘴的鹦鹉鱼,这种鹦鹉鱼不是那么好斗,将来饲养起来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不用我们去到处的救火。
五、看体表和粪便
各鳍完整无残缺、体型微胖不过、游动时所有鱼鳍完全打开、眼睛明亮,身体上无粘连杂物,粪便无拖便,无粘便白便,身体颜色分布均匀,鱼鳍通透不发乌,仔细观察身体无白点、血丝,头部,尾部和各鳍的颜色与体色一致。
基本上掌握这几点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鹦鹉鱼生性皮实,不太会出现什么明显的病症,鱼店里的鹦鹉鱼大部分都是相当健康的,主要的我们注意前四点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鹦鹉鱼是淡水鱼吗?
鹦鹉鱼是淡水鱼。
这种鱼不是自然物种,而是人工杂交而来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雄性的鹦鹉鱼没有繁殖能力,雌性可以和雄性的红魔鬼鱼、罗汉鱼等其它品种的鱼杂交繁殖。在没有杂交的情况下,雌性鹦鹉鱼也可以产卵。但是这种卵没有受精,无法孵化,反而会污染水质,需要及时清理掉。
是。
鹦鹉鱼是热带鱼。这种鱼是由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杂交而成的淡水观赏鱼,由于是杂交而来的,所以无法繁衍后代。它喜欢弱酸性的软水,由于嘴巴不能闭合,控制水流的能力较差,所以对水体溶氧的要求比较高,温度一般要在20-30℃左右,温度太低会影响到它的食欲。
并不是淡水鱼,鹦鹉鱼(学名:Amphilophus)或称鹦嘴鱼,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
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
另有一种由美洲慈鲷雄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杂交培育成的淡水赏观鱼,因体色鲜红,又称为血鹦鹉。
每当涨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鹦鹉鱼披着绿莹莹、黄灿灿的外衣,从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浅水礁坪和泻湖中。
鹦鹉鱼有特殊的消化系统。
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
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
是。
鹦鹉鱼是一种淡水鱼,分布在西太平洋、西印度洋、红海、中国浙江、上海等地。它的种类很多,有王后鹦鹉鱼,有血鹦鹉鱼等。他们大小不同,体色也不一样,一般雄鱼为绿橙或绿红两色,体长约50公分。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重达20公斤。
鹦鹉鱼,隆头鱼科,学名洛神颈鳍鱼,是一种混血鱼,由美洲慈鲷雄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杂交形成,因为长的像鹦鹉而得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hdtlsw.com/post/21918.html发布于 08-13